0556-5209773
2024年,中國船舶制造業收獲一份“全優”成績單。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:造船完工量、新接訂單量、手持訂單量,連續15年穩居全球第一。
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,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,中國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居全球首位。來自海關總署的統計則釋放出另外一個信號:2024年,中國出口船舶5804艘,同比增長25.1%;金額累計達3086.5億元,同比增長58.7%,其中,綠色智能船舶成為“明星產品”。
一艘滿載原油的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(VLCC)遠洋油輪價值上億元,需使用的潤滑油脂要多達數十噸。而船舶業對配套產品的“量與質”都有著極致要求。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以“中國制造國家隊”品質,為中國船舶發展提供了先進的“潤滑科技”支撐。
向海圖強:從“鋼鐵巨人”到“綠色巨人”
2024年,中國船企發展勢頭兇猛:船舶工業利潤總額和利潤率從2021年的負數逐年回升,截至2024年11月,利潤率達到7.52%,實現利潤總額471.8億元。
伴隨內外力量推動,綠色低碳發展已成全球共識并推動航運業變革。
繼2024年1月1日起被納入歐盟碳市場管控后,2025年1月1日起執行的《歐盟海運燃料條例》對航運公司碳排放強度作出限制,激勵船東使用全生命周期低碳船用燃料。此外,國際海事組織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與中國“3060”“雙碳”目標也在推動綠色船舶技術迭代更新。
船舶制造“含綠量”節節攀升,中國新接綠色動力船舶訂單占國際市場份額也從2021年的31.5%增至2024年的78.5%。其中,LNG、甲醇動力等綠色船舶訂單快速增長,氨燃料預留、氫燃料電池等零碳船舶訂單取得突破。
曾經海上馳騁的“鋼鐵巨人”逐步變身為“綠色巨人”,而在巨輪劈波斬浪背后,有一支看不見的“科技產業鏈護航艦隊”:新能源裝備、環保設備、材料研發,污染物處理,特別是事關海洋生態的潤滑油,共同組成綠色船舶低碳發展的底色。長城潤滑油則以國之大器角色,成為護航中國船舶高質量發展的“潤滑擔當”。
深諳科技與環保發展平衡術
中國船企這一次加速向“綠”轉場的能源革命中,潤滑技術是一個關鍵變量。參與海洋環保,是對一家優秀企業社會責任感與技術能力的雙重考驗。
自初涉船用潤滑油市場伊始,長城潤滑油就非常看重產品對于海洋生態的友好性,提前對船用油環保項目作出前瞻布局,編制出自身環保船用油“中國方案”。目前,包括船用氣缸油、系統油、中速機油等主要產品已全面通過了MAN、Wartsila、WinGD等國際大型船用柴油機制造商認證,是全球擁有認證數量較多的船用潤滑油公司之一。
在船舶綠色動力方面,長城潤滑油通過嵌入式同步開發、同步配套合作模式,聯合中國船舶七一一所,在LNG、甲醇、氨燃料等低碳零碳船用發動機配套潤滑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全面提高中國綠色船舶的國際競爭力。
在晉級全球行業頭部的品牌之路上,長城潤滑油正逐年擴大科研投入比例,利用自身渠道優勢,影響強化國內各中小船舶公司的環保理念。
2024年,中國船舶贏得一個發展大年。業界專家認為,未來4到5年產業仍將維持高景氣度。目前,產業鏈上下游正在抓緊時機向多維度深入。
作為中國制造閃亮名片的中國船舶,必將駛向全球更廣闊的海洋。長城潤滑油也將繼續守護中國巨輪,在浩瀚碧波上書寫中國新傳奇。